×

Loading...

来来来,发个真实故事给房吵吵鄙视一下,让数字说话,而不是房吵吵喜欢的鸡血口号。连个这么小的condo townhouse 都坚持不下去想卖,就等房市稍微向卖家倾斜一点。

For the last year-and-a-half, I’ve worked my day job from 7:30 a.m. to 3:30 p.m., then headed to the restaurant to start my night shift. I work 75 hours a week and we’re still scrambling to keep up with our payments.
Report

Replies, comments and Discussions:

  • 枫下家园 / 枫下觅巢 / 来来来,发个真实故事给房吵吵鄙视一下,让数字说话,而不是房吵吵喜欢的鸡血口号。连个这么小的condo townhouse 都坚持不下去想卖,就等房市稍微向卖家倾斜一点。 +1
    For the last year-and-a-half, I’ve worked my day job from 7:30 a.m. to 3:30 p.m., then headed to the restaurant to start my night shift. I work 75 hours a week and we’re still scrambling to keep up with our payments.
    • 两个娃,还要出国度假是不容易。 +2
      • 这是生长在多伦多的孩子,两份工作,每周工作75个小时,我也觉得他deserve这个假,又不是奴隶。 +4
        • 想靠十万家庭收入养两个娃,还要度假吃餐馆的日子没啦。这个收入租TH房东都考虑考虑收不收。出生在多伦多不是特权,要接受现实。 +4
          • 没理解错的话是11万七再加他的第二份工作,不只是11万七。他们是典型的working poor. 在多伦多出生不是特权,但是这样努力工作都不能支撑modest townhouse, 难道不是社会问题?还是今后从social worker到老师都得靠非法移民低工资来支撑? +9
            • 最最开始的问题是他们的的收入买不起这么高价的房子,又不肯消费降级。房子和生活舒适度都不愿意失去 +1
              • 低息的时候没问题,他们贷款时收入11万七,家长还给了一些,象是收入四倍贷的款,并没有过度货款。关健他们的工作是社会基础工作,social worker, admin assistant, 标准的中产收入,如果连modest townhouse都付不起,的确是社会问题。
                • 社会问题就是乱加息造成的,之前没任何问题,小小的通胀根本不会影响他们,但是可恶的央行把他们收割了然后行长给自己加工资。 +2
          • 我很喜欢这篇文章里面的一个名词:in-between class,以前称为中产,现在成了两不靠。如果他们真的算穷人,为什么他们跟我们一样,什么福利都享受不到? +1
            • 多倫多不再宜居中產,新來的要不是巨富,要不是赤貧。
              • 你去看看多伦多周边的MK, RH 的房价更贵。这对小夫妻按他们的收入买的房子并不算贵很多,他们年轻一代是什么都想要。
                • 双职工,在downtown工作,家长也是城里的,在MK RH住,孩子怎么办?我知道这样的小夫妻,孩子不敢要。当然政府不担心劳动力,可以大量进受过教育的新移民,还省了教育经费。这已经是一个社会问题了 +4
                • 理解孩子們不願意結婚了,掙得太少,先放棄的只能是婚姻。 +1
                  • 一个人花销更大,一个bedroom的租金不便宜。
                    • 只能住在父母傢,反正地下室空著。 +1
        • 什么样的收入对应什么样的消费水平,不可能什么都想得到。国内的农民工怎么办?辛苦工作,不deserve各种消费吗? +1
          • 呵呵,和国内农民工比,这真是准备把这当国内了,shame. +4
            • 农民工只是类比,意思是收入水平对应消费水平
              • 依我看, 中国是最大的乱源, 让整个地球上的世界个个都很难受, 点解.
                • 原文都沒看,也能有见解,真夠高的 +1
                  • 谢谢批评
    • “誰賣誰傻”。可憐的孩子,想從加拿大逃走都沒地方可逃,Toronto出生長大的。
      • 本地孩子肯定没外来户精 +1
        • 砍公校教育砍特殊教育不大力发展经济一天到晚搞虚的tax payer的钱不花在taxpayer上当然只能本地长大老实交税的承担。
          这对夫妻不仅收入刚夠中产线而且full time是T4.第二份工作可能是现金,照楼上逻辑,他们应该太太搬小镇去,男农民工住桥洞,怎么可能住不起房,看看国内农民工,已经好很多了
    • 你的point是什么?他们应该卖房?他们是房炒炒吗?主流媒体早就开始造势了,他们的悲剧是boc和土豆造成的,也是写给他们看的。是谁说的不加息然后激进加息5个点? +4
      • Point是卖房大军随时涌入市场,他们已经坚持不下去了。相比之下,还在租房或者等待升级的买家还可以等待很久,很久,很久。 +1
        • 隔几年就有这样的说法冒出来,然后销声匿迹。希望这次梦想成真吧
          • 那是因为超低利率在08年之后一直在给房市托底。整整15年了。NOT ANYMORE。
            • 理论分析得再好,还是要跟现实碰面的。希望梦想成真。
        • 等,支持愿意等的一直等下去,即便降息也要等,说不定降息就是升息的前奏呢… +2
        • 这就是为啥主流媒体也加入了,这就是为什么土豆也喊降息。这就是为什么我不认为你说的会发生,什么卖房大军。呵呵,in your dream,。 +3
          换句话说,只要他们还有工作,就会继续挺。如果没工作了,降息就必须开始了
      • 不做政治攻击,客观地说,当年政府在房市火爆的时候设置的压力测试偏低,造成很多过了压力测试的人抗不过现在的利率,在大放水的时候就要趁早结束,结果这些搞经济的没有远见造成现在的后果
        • 一直是5.25。不低
          • 现在的利率都超过了6%,不管是浮动还是固定
            • 很快就降回来了。
              • 快不了了
              • 乐观预计如果明年三月降息,这个6%以上的利息也有一年左右的时间,这个时间就会搞死一批撑不住的人,如果悲观预计,这个时间可能就是两年了,但市场就这么残酷,死在这里的一批人就是下次房地产繁荣的养分
                • 最后一句蚝油道理, 这就是生活啊
                  • 所以不要嫉妒房东挣大钱,风险与利益正相关,记得贼吃肉,也要记得贼挨打 +1
    • 是的,摊到这么个连几个省都数不清的土豆自由党,加上个土豆选的草包央行行长,真正印证了将熊熊一窝的真理.
      • 内阁还是按男女平等的比例来的
      • 民主体制就整个德行, 别抱怨了. 不服回国啊, 最后一句不是冲着您老人家的, 而是我的免责条款:)
    • 有给用中文总结一下吗? 不知道发生了啥事 :)
      • 你最喜欢这种题材了,make a little bit effort嘛 +1
        • 我更擅长数学题 :)
    • 大城市里本地人都一点点被priced out, 挺正常的。
    • 这个故事让人真切的看到:让人生活的下降不是通胀,而是加息! +2
      • 加息不是为了抑制通胀?这个坛子一如既往一丢丢带节奏的。 +4
        • 你说的对,我说的是看这篇文章的感受。不过加息到这个份上,美国5.2的GDP增长率都说要降息了,加行-1.1GDP增长率还死鸭子嘴硬不考虑降息,感觉象2021年该加息却不加,现在又走极端了。 +1
          • 不知道该咋办。Trudeau以为通胀可以埋了国债于是拼命的花,越花国债越多越埋不了,看不明白这操作。他早点走人换个班子和办法也许有帮助?不知道。
            • 政客要讨好选民,拿钱买选票,没救了。
        • 听说,熬过饥饿一个冬天的人,春天见食物会猛吃,结果又撑死一批。饿死不算事,撑死才该谴责。
          • 饿死撑死都不该,发展经济和教育,让本地长大的孩子愿意努力工作学习的更有竞争力才不会有这种困境
            • 对自己孩子肯定是要教育努力,对整个社会,总有一些孩子艰难生活,因为房价物价负担造成艰难的年轻群体太大的话,就是这个社会的问题。
            • 这个只能是美好愿景。加拿大的政府不会做的。发展经济和教育这些都是很长期才看出有没有成果。政客每四年选一次,谁愿意做这些长期的工作。只关心怎么保住自己的位子,就派钱给选自己的人,大量移入会给自己选票的移民就好了。
    • they took on risk they shouldn't have. they could have secured a fixed 1.8% mortgage for 5 years, rather than the 1.3% variable - boc were poised to raise rate in spring 2022 +1
      • 而且是condo,不是freehold,还有管理费上涨。他自己也说有失误,真挺不容易。已经很负责任的年轻人了,按步就班的结婚生娃,努力工作,不deserve这样的生活。 +3
      • 他们当时肯定用翻译器上的枫下论坛,才选择了浮动利率。
        • 还是有活路的, 这是一家最典型的家庭, 收入不错, 拿不到很多福利, 特别是孩子小的时候, 而且贷款选择了20年的期限, 是的, 生活很难, 但是一般来说, 这家人过的下去, 还有许多操作空间.
          但是, 记者吗, 就是喜欢抓典型吗? 只能说, 全世界都只能这样生活, 没有其他路子可走. 怪自由党吗? 怪保守党吗? 加拿大还有很多选择, 加拿大人其实还有更多选择, 战争没发生在美洲大陆, 只能说, 生活在加拿大, 还算幸福, 别抱怨了, 爱谁谁, 别bibi, bibi比你们还惨.
    • 问题的根源是之前超低息政策造成的资产泡沫。 +2
      • 是的. 2018年的renew贷款固定是3.x, 当时觉得是较低也比较正常了, 结果后来居然固定降到1.x, 造成更大的泡沫及通涨, 完全是瞎弄. 文中的买家抗风险弱居然用浮动1.x的, 而不用固定2.x, 显然高估了自己的能力.
        • 绝大多数带杠杆的金融产品需要投资人有投资经验和风险承受能力。房贷是普通人可以用的大杠杆金融工具,一般人对风险知之甚少,压力测试是对他们的唯一保护,希望以后设置压力测试最低不能低于6%。
    • 利用谷歌翻译软件大致看了一下问题, 如果文章没错的, 如果我没算错的话, 668000 1.3%的利息, 房贷期限是 20年, 每个月还两次是 1250, 加起来是 2500. 文章的大概意思是没错的, 但是具体数据总是让俺们感觉不是滋味. 当然, 除了我, 没有那个傻X
      对着报纸按计算器, 还是贷款计算器 :)